我的蒙古印象(一) 邊境禁忌
離開蒙古的火車上,包廂裡頭坐著的國中生年紀的蒙古女生,因為她的臉特徵非常的蒙古,即使她的中文很標準,但我知道她是蒙古當地人,
雖然一個人搭車,她不忌諱的說她家裡很有錢,老爸是大地主,從小就被送到中國唸書,
難怪一口標準陸式中文,”就是”、”是杯”、”沒事”掛嘴邊,
然後吃完泡麵之後,隨手就把泡麵以及剩下的湯從窗戶的縫 往外一塞,舉手投足間完全不用思考,
看來除了中文她還學了別的,
這阿妹說它這次再去中國還是為了唸書,
問她這樣一個人到外地唸書會不會不習慣,阿妹說:它更小的時候就去韓國唸書,
所以她會說蒙語、中文、韓語、英文,可能還會再學日文,而且有請家教,等畢業就要回去繼承家業,
蒙古列車的服務員不會說中文,多虧阿妹的翻譯,我們才取得臥鋪的床單。
當初在上車之前,曾偷瞄別人的車廂內部,不可思議的發現,居然包廂有七吋小LCD可看節目,而且不只一個包廂,可惜不曉得怎麼選,只落得一間四人上下鋪的軟臥包廂,今晚就在這包廂裡過夜。
半夜,睡不著的人都坐在包廂的走道上,看著夜景,看著火車外不斷變化的景色,彷彿這樣才有流浪的感覺,在台灣確實也沒有機會在晚上移動,
中國的火車比印度的來的好、乾淨、新穎有秩序,但老中會在火車上抽煙,這是一大敗筆,我們只能依賴火車牆上貼著:請自覺不抽煙。
中國的火車包廂在車廂的一邊,另一邊是走道,走道有椅子,有小桌子,可以看窗外消磨時間;
印度的火車走道旁是另外的包廂,擁擠許多,舊且髒亂。
隔天一早火車抵達蒙古邊境,列車員一個一個房間敲門,叫著”嗯鯊啦~嗯鯊啦~”,似乎是起床的意思,跟當初在烏蘭巴托旁農家樂那隻黃狗的名稱一樣,從這我們要改搭吉普車前往中國的邊境口岸,
在蒙古邊境下了車之後,我們遵循之前老中告訴我們的,去找中國人開的車,比較不會被欺負,
本來是想搭蒙古阿妹的順風車,但阿妹說它也是第一次這樣到邊境搭車,她也不熟,但她說她家人要她找蒙古司機開的車,才不會被欺負,看來兩國人民對彼此的歧見相當的嚴重。
在走出車站後當下就被拉客的中國司機拉走,有點擔心的回頭看蒙古阿妹,她也被其他蒙古司機簇擁著離開,我想至少她會被其他蒙古人所照顧吧,在邊境上,國籍區分的特別明顯。
吉普車上已有幾個老中與老外在車上了,司機說等會就走,然後就抽煙去了,許久也不見回來開車,而其他載滿客人的吉普車也毫無動靜,
終於找到司機問了他,司機說我們這班火車是最早的客人,這時候邊境也還沒開,急也沒用,於是所以大伙就這麼樣耗著,
而時間到了,車子也隨之發動,我想終於可以離開蒙古了,有點迫不及待想離開這個地方,卻沒想到最後的惡夢卻在前方,就像電玩一樣,大魔王總是在最後才出現。
一下去韓國念書
一下又跑中國
兩個地方制度差很多
文化也差很多
真是有趣的蒙古女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