告別育空-旅程繼續

今天是2010年9月6日,是離開加拿大的日子,
我們將搭乘 阿拉斯加渡輪一路從阿拉斯加直到西雅圖旁的Bellingham,為期五天四夜的體驗。

此時的白馬鎮一些行政機關已陸續進入休眠期,巴士停開、火車停駛、商店歇業、營地關閉,
在一切即將結束之前,我們趕緊安排離開這裡的方式,據說在我們離開的不久後,就開始下起雪了…

離開白馬鎮,預計搭的是清晨六點發車的跨國境巴士。
因為必須一大早就離開,因此我們搬進了阿婆的Hostel(育空河旁的美好營地的文末),為的是不用隔天為了趕車,半夜起來拔營收帳棚收睡袋的,也可以就近走到車站,省去從露營地到鎮上的那兩公里路程。

清晨的天空才微亮,我們從 Hostel 裡安靜的收拾打包,躡手躡腳的拉著行李輕聲離開。
走在鎮上的街道,店鋪都還沒開。街上沒有人在行走,我們是唯一的路人。

 

空無一人的街道、與最後的白馬鎮的身影。

 

我們的巴士預計從白馬鎮出發,大約4個多小時可以抵達美國阿拉斯加的 Skagway 港口。
原以為美加的交通應該比較便利,費用上應該會比較合理,沒想到這段短短四小時的巴士,車資竟也要每人60 美金。

如果想搭火車離開,更是昂貴。原本從白馬鎮發車的White Pass & Yukon Route 已經停止部分路段的營運,因此想要搭火車,還得要搭一段巴士到阿拉斯加邊境附近的火車站轉乘,費用也比純搭巴士要貴上許多。

不過 White Pass & Yukon Route 的火車是具有歷史的火車,會繞行經過許多湖泊跟山區森林間,也是值得嘗試的旅行。不過,這次基於經濟考量,我們還是選擇了一樣可以看到風景的巴士。火車,就留給下次,讓我們有再次造訪的理由。

White Pass & Yukon Route 網站可見這裡

 

白馬鎮其實也是世界知名狗拉雪橇競賽 Yukon Quest 的起點與終點。
每年二月,加拿大白馬鎮與阿拉斯加的Fairbanks會每年輪流互為起點與終點,
2010年的 Yukon Quest 白馬鎮是當年比賽的終點。

 

車站內有一個報名表及活動海報,是2011年的  Yukon Quest 報名表。
想得到總獎金高達 美金13,000 (台幣40萬) 的獎金嗎?  快來報名參加北美洲狗拉雪橇的年度盛事呦~

 

左圖:Yukon Quest 報名處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右圖:White Pass & Yukon Route吉祥物&帽子

 

歷史建築 White Pass & Yukon Route售票處,裡頭依然保留著復古的風格設計。


 

~再會白馬鎮~

我們的巴士開到門口了,把行李上車,我們準備要啟程了。
出發前,跟我們的司機(像年輕版的肯德基爺爺)合照一張。
這種灰狗巴士是台灣的國光號原型,但我覺得美國版的好像比較大台。

 

巴士行經白馬鎮外頭的Hi Country R.V. Park,是原本計畫想露營的營地。
無奈實在離鎮上走路太遠,不然他們有免費的無線網路可以用說~(承認吧~這其實是阿宅 Fish 的遺憾…)

 

雖然巴士每人要 60 美金,不過有趣的是這不僅僅只是趟接駁的巴士,而是兼具一點點的”觀光”性質呦!~

一路上,我們的肯德基爺爺司機拿著車上麥克風,一邊開車一邊說著話:

「大家好…. 我們車上的每一扇窗戶都是緊急逃生門…」
「呦~ 你們看~ 剛剛前頭有一隻狐狸跑過去了~」
「請注意前方,前面飛過去的那個是白頭鷹呦… 那是美國的國鳥…」

我們的司機,此時也變成了我們的導覽員,不斷的跟我們介紹一路行經的景點。
甚至,我們還可以停下車來拍照。

 

巴士上除了我們幾個亞洲來的年輕人之外,大多數的都是老公公跟老婆婆。

 

沒多久,巴士又再度停靠在一個小村 CARCROSS
Fish 說這裡叫做「有車穿越」。在過去,車子應該非常的少,所以有車穿越的地方算是很熱鬧了。
這兒同時也是 White Pass & Yukon Route  的起點,路線可見:這裡

但由於季節尾端的關係,這時火車已經不從這兒出發,要從更靠近目的地的地方出發。

除了我們,並沒有看見其他的遊客。果真是season end 啊~ 整個感覺起來一片冷清…。

 

鐵橋旁的標語:「DANGER」「USE AT YOUR OWN RISK」,提醒前方危險,敬告遊客不要貿然行走上在頭,否則後果自行負責。

 

鐵橋旁的河岸有一些當地人的住宅,住在如此自然的地方,有大片的森林,有美麗的河流。

 

紀念品店裡頭,有在賣北美麋鹿的角做成的雕刻。

 

還有紀念戳章可以蓋,除熊跟鹿的圖案之外,上頭還寫著「Yukon Territory」,是育空地區的紀念章。

 

我們在此稍事停留,過了好一會才又出發繼續上路。
從白馬鎮到穿越邊境、抵達阿拉斯加 Skagway 的這一路上的景致其實都是好看的。

可以看見路旁的的樹木葉子開始轉黃、轉紅,經過大大小小的湖泊、高山。
連天氣不好而起的雲霧,都為此增添了一份神祕的美感。

 

迎面而來的路上,除了一樣也是巴士的車輛外,其餘的大概就是露營車、還有重型機車了。
我想沿著這樣又直又遠又景致遼闊的公路馳騁,也應該是很多重機騎士的夢想吧~

 

而從前方壯麗的山下開來的車…原來是露營車!!
非常的棒啊!開到哪裡就住到哪裡,完全不用煩惱住宿以及交通的問題,
這樣的旅行方式在阿拉斯加&育空都非常的流行。

 

如果是一體成形的露營車,費用很高,而且不露營的時候開出門又顯得笨重,
在阿拉斯加&育空這一帶,其實有這麼符合當地需求的露營車套件,

只要在一般的卡車上放上這個框架,你的卡車也可以變露營車哦,
當沒有用到時,就可以把它放在車庫,卡車照樣還是卡車。

 


 

~White Pass & Yukon Route 火車淘金之旅~

 

巴士在靠近邊境的一個車站停了下來,車上的許多阿公跟阿婆都紛紛下車,改去搭火車了。
最後的巴士上,只剩下我們三人。

 

原來阿公阿婆們都是要去搭火車的啊…(心裡不禁的羨慕了一下)

 

White Pass & Yukon Route的火車車廂,非常復古的造型。

 

很酷的車長們

 

最不可思議的貼心設施:讓客人下火車踏的踏板。 減少階梯與地面的落差,讓客人安全的下車。

 

巧遇,泛舟結束時將我們從 Carmacks 接回白馬鎮的白髮司機阿伯,看來他今天送日本客人來搭火車。
(阿伯把妹中…)

 

離開後的途中,我們從巴士上看見火車從森林中出現,趕緊按下快門,記錄這一幕。

 

不過雖然巴士上只剩下我們跟司機大哥,司機大哥依然不減熱情,繼續為我們導覽。
車子在行經加拿大育空地區與美國阿拉斯加的邊境時,我們停下來拍照留念。

 

下圖的石頭人,是「伊努伊特石堆(Inuksuk)」。北極圈內的石頭人—這也曾在格陵蘭見到過。

是廣泛分布於北美洲北極圈內的人造石堆,從阿拉斯加、加拿大北部至格陵蘭皆可見到。
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數個原住民族群所築起。因為此區域多是苔原地貌,缺乏可作為標識的地標,所以原住民們堆築「伊努伊特石堆」的目的,可能是作為指引方向或標識地點之用。

「伊努伊特石堆」在伊努伊特語中的意思即是「代替人的物體」之意。

 


~終於進入美國領土~

越過了邊境,很快的我們就到了海關。在海關這邊自然就不能拍照囉。
到了海關的辦公室,司機要我們每個人都下車,但行李可以放在車上就好。

他首先領著我們進入辦公室,出示護照檢查簽證,準備辦理通關手續。
一位年輕的女性白人海關官員方才才跟同事談笑風生,轉過來立刻板著臉孔,看著我們的資料(有需要這樣嘛?!)

簡單詢問了進入美國的原因、目的,計畫之後,蓋了手印,我們取得了進入美國的許可,沒有太多的刁難,也沒有檢查行李。

走了出去,巴士跟司機都在外頭等著了,真是貼心的司機,還會帶你進入過海關,呵呵。
車子續行在阿拉斯加的公路上,遠方山頭還有白色的雪覆蓋著。
只見那山頭跟雪越來越靠近… 接著,城鎮規模的房子出現了…,
Skagway,我們到了~

 

~掏心掏肺掏錢包的淘金小鎮~

Skagway 是一個郵輪城鎮,說它是一個依附在郵輪觀光而發達的小鎮其實一點也不為過。
但其實早在過去19世紀末,育空地區的淘金熱潮時,這裡就是從美國進入淘金地區的要塞,
許多人從美國本土來,帶著變家產而來的現金,在此購買了淘金的器具、補給、或者是船,進入內地追尋那個淘金的夢想。

也有多少人,花光了家產,夢醒心碎的離開了這裡。這小鎮港口曾見證了多少人的夢想,與繁華過往。

 

鎮上的建築,許多都是保留原始的屋子再加以改建翻新,試圖呈現當年淘金時期的樣貌給觀光客。
每次遊輪一停靠,小鎮就熱絡了起來。
街上滿是遊輪的客人,無論是短暫的bus tour,或者是到舊房子裡頭的紀念品店 shopping、用餐。
龐大的遊輪客人消費力,是小鎮最主要的經濟來源。

 

下圖黃色巴士為供遊客付費參與的bus tour,還有一位美麗的小姐穿著舊時服裝,擔任解說員。

 

White Pass & Yukon Route在 Skagway 的總站建築物,上頭懸掛的加拿大與美國的國旗(因為這輛火車貫穿這兩個國家的領土)。

 

街上的老建築:建於1899年(目前是遊客中心)。

 

紀念品店的一隅:可愛的小海獺娃娃探出頭來,Fish 企圖攻擊…。

 

紀念品店的門口擺飾,充滿了北美洲阿拉斯加自然與人文特色。

 

這邊當地人的車輛,許多都掛有雙車牌,尤其是接駁遊客的車子。
此外,許多住在 Skagway 的人,也經常開著車到育空首府白馬鎮採買(當地有多家大型超市、及量販店),
兩地的往返穿越是件非常頻繁的事情,只要帶著護照,無需簽證即可通過邊境。

Fish說:Skagway 雖然是美國領土,卻沒有陸路接駁到美國本土或阿拉斯加州,都只能靠輪船運補,超市裡的東西都非常的昂貴且不新鮮。所以當地人寧願開車去加拿大的白馬鎮購買生活用品,
當地人雖飽賺觀光財,但在生活上卻也相對付出代價。


 

~我們離開的交通工具:阿拉斯加…渡輪~

前方遊客準備回到郵輪了。跟著他們的腳步走,我們也準備去尋找我們的渡船在哪裡…。

 

這天港口附近停靠了好幾艘大型郵輪,這些郵輪都相當豪華啊~~
但沒有一台是我們的…

 

除了許多艙房都有獨立的陽台之外,還有採光良好的餐廳可供用餐。
雖然沒搭過這種郵輪,但過去從郵輪的簡介資料中也可知道裡頭設備應有盡有,甚至還有高爾夫球練習場跟游泳池。

 

帶著讚嘆的遠望,我們肯定這絕對不會是我們要搭的渡輪。
繼續繞著碼頭,尋找我們的登船處。

這裡有些人在戶外吃三明治,行李散落一地,感覺 tune 調跟我們比較接近了,呵呵~
我猜想登船處應該就是這附近了…。

 

果然旁邊就是我們的Ferry(渡船)的登船處。裡頭是整潔明亮的候船室。

 

候船室裡頭的牆上,展示了許多舊時代的照片,還有鎮上一些老房子(古蹟)的簡介。

 

拿出了訂位確認,跟櫃檯換取了到我們的登船證。

Alaska Marine Highway System 從起點:Skagway 到終點: Bellingham

這張「五天四夜、沒床位、沒附餐點」的渡船船票,也要花上我們每人一萬一千元台幣左右。
而這… 已經是這艘渡輪上,最便宜船票了…。如果你需要個艙房,價格就是再 x 2,

Fish說:這是今年最後一艘終點是美國本土的渡輪了,其他的航班終點都會停在加拿大本土, 不僅還要再入境一次,更要花上不少的交通費。

 

拉著行李,我們穿越長長的透明走道,準備登上我們的船,前往美國本土。

 

渡輪的入口在旁邊,一進去,發現是停車場的位置。

 

這是Aki第一次搭渡輪,沒想到有電梯耶,真有趣。
剛好行李非常的重,可以省去背著行李爬樓梯的辛苦。電梯裡頭標示各樓層的目的地,我們當然是要直上最頂層。

 

電梯只到七樓,不過看來我們還得再爬上一層,才能到我們的目的地。

 

噹噹噹噹~~ 我們到囉~

 

渡輪跟飯店不同,並不是最頂層的是最昂貴。
在渡輪上,最頂層的是甲板,也就是我們這些沒買艙房的乘客可以休息的躺椅區。

 

不過渡輪並沒有因為我們沒買艙房而冷落了大家,這些黃線以內的躺椅區,上頭可以安裝了數十隻的加熱管,替所有甲板上的乘客提供暖氣。非常之貼心~

不怕冷的,也可以把躺椅拉到甲板的邊緣,那邊的視野更加遼闊,當然海風也是又冷又大的。
眼尖的朋友可能發現到下圖有些奇怪的地方,那個藍色的是什麼呀?… 看起來好像「帳棚」哩?

沒錯,你並沒有眼花,它就是一頂帳棚。

這個渡輪很有趣的地方是,你可以在上頭紮營(而且是有設置露營區)。
嘿嘿~這也是我們一路上從格陵蘭就帶著帳棚的原因。

這一路從格陵蘭、到加拿大、到現在的美國阿拉斯加渡輪,我們幾乎都以露營的方式住宿,
這頂帳棚成為了我們在渡輪上的躺椅區VIP ROOM,為我們遮擋強勁的海風,也為我們提供了隱私的空間。

所有的東西可以放到帳棚內,帳棚的拉鍊來可以上鎖,不用擔心離開的時候行李沒人看顧。

 

甲板上的海風強勁,要在這裡紮營可得也有備而來。
下圖就是我們特別為了渡輪上的紮營而準備的:強力膠帶。
用以取代船上不能打營釘的替代品。

 

紮營完畢,Fish坐在帳棚邊享用從鎮上超市買來的微波食品。

(不過後來我們發現了樓下有更好的祕密基地,火速又拆帳棚搬下去了。呵呵。)

 

入夜了,乘客也都登船完畢,接下來室開放車輛登船囉~
只見一輛輛大型露營車、休旅車也都上了渡輪,這真是一艘載重量很大的渡輪呀~

船離岸囉~ 船漸漸的離岸,我們行駛在阿拉斯加海上高速公路系統(Alaska Marine Highway System)
穿梭在世界上最美麗的「內線航道(inside passage)」,雖然風浪較小,但仍不免有些搖晃。

躺在帳棚裡,紮營的祕密基地旁雖然人很少,只有幾頂帳棚,但帳棚旁邊的出風口哄哄哄的有些吵。

於是戴上耳塞,窩進睡袋,準備就寢。
睡著之前還不免想到:沒想到在渡輪上還能有帳棚睡,真是太幸福了啊~ 到底是誰這麼有遠見…
此時聽見 Fish在一旁咳了兩聲…。

船繼續搖晃搖晃搖晃…., 然後不覺的,就這樣沈沈睡去了。

Facebook留言板

您可能也會喜歡…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